文学院

● 电话010-58807785、58807993

● 网址:http://wxy.bnu.edu.cn


院系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系科之一,其前身是 1902 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国文系。百余年来,先后有梁启超、鲁迅、钱玄同、沈从文、钟敬文、启功等一大批先贤志士在这里弘文励教,共同铸就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的辉煌历史。在当代,以资深教授童庆炳、王宁先生为代表的众多名师,倾力打造了莘莘学子所向往的中文学术殿堂;由莫言、苏童、余华、西川、欧阳江河等著名作家所形成的师大作家群,携手谱写了中国文坛的华彩乐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坚持熔铸古今的学术宗旨和“师古而不复古”的现代精神,为当代学子提供一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 106 人,99%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3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1 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1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 人、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 15 人次、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 11 人次,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首批黄大年式高校教师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各级协会负责人多人,莫言、苏童、余华等著名作家 5 人,10 余人获得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长期聘有外籍专家。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学院现设有 13 个研究所,建有 2 个交叉学科研究平台,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等多个学术机构,还设有 3 个实验室。目前,学院承担了近 70 项国家和教育部重大和攻关课题,每年都有较多学生承担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科研项目。学院近年来所倡导的“研修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拓展与海外一流高校的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的机会逐年增加,除了学期交换,学院还在每个寒暑假派出大量学生进行短期出境交流,比例达到全院本科生的 70% 左右,交流学校遍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比利时、波兰、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及港台地区;除学校统一组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学院还与美国爱荷华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签订了“3+2”或“3+1”的本研培养协议,并在卡迪夫大学、莫斯科师范大学成立中文学院。

学生活动  

学院在“中文当先”的卓越追求引领下,积极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多元立体的第二课堂,全方位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聚焦学术、就业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推行学业辅导室、新生导师制、优秀学长“一对一”帮扶计划;开展“经典花园”读书会、青年领导力培训营、就业成长训练营,推出大学生读书文化节、“风逸文学奖”“文星奖”“辅仁行动”暑期支教等一批经典活动;多次在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燕归来”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竞赛项目中摘金夺银;创作《诗酒李白》《思美人》等古典吟唱剧,创设“视觉暂留”等一批学生创意工作室,汇聚南山诗社、以雅昆曲社、松风古琴社等十多家品牌学生社团,在北京市高校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南山诗社获评“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


专业介绍

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 1 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坚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突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能够在国内外从事教学、科研、创作、管理等适应社会发展和多方面需求的高素质未来精英人才。本专业培养的高素质中文人才主要包括卓越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两大类。

卓越教师:要求学生了解教育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熟悉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了解国际教育状况及趋势,具有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素养和基础教育领域的开拓创新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文学”与“教师教育”三类专业方向课程,学生按自己的发展规划跨专业、跨学科、跨文理修读相关课程。

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学生必须系统牢固地掌握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首先,必须完整系统地修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核心教育教学资源。其次,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地修读语言类与文学类的专业方向课程。这两类课程围绕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设置,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研究性突出的特点。要求学生在修读的基础上,培育学术创新意识,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学生还应修读若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参与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不断拓宽眼界;认真学习学校通识课程,促进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外语应达到国家英语六级或学校学位英语水平。

专业核心课:现代汉语、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民间文学概论、文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导论。

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坚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四有”素养的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拔尖人才,为其将来成为古文字学方向的知名学者和领军人物奠定坚实基础。

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古文字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要在系统修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地修读古文字学、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古代文献等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核心课: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导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基础、甲骨文研读、金文研读、简帛文字研读、《说文解字》通论、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小说。


毕业生去向

2023 届本科毕业生 243 人,境内升学 105 人,境外升学 21 人,就业 101 人。就业领域包括党政机关、新闻出版、科研机构、基础教育和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

1719063863969.jpg



专业介绍

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 1 个本科专业。

[ 汉语言文学专业 ]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坚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突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能够从事教学、科研、创作、管理等适应社会发展和多方面需求的高素质精英人才。

主要课程:四书精读、《史记》选读、唐诗选读、宋词选读、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汉语与社会应用、中国文化概论、古代汉语、汉字学、现代汉语、语言学入门、《诗经》精读、《文选》精读、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     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原典精读、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语文教育学等。


专业星球-汉语言文学-康震
院系面对面-文学院-王立军
学在北师-汉语言文学(普通)
学在北师-汉语言文学(励耘)
学在北师-汉语言文学(师范)

网址:http://wxy.bnu.edu.cn

本科生招生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07785、58807993


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

电话:15201645416


返回首页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360eol.com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