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19:00-20:00
54592人已经观看
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政策解读——中国农业大学
白菲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2020年5月11日19:00-20:00
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政策解读——中国农业大学
白菲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扫码添加高考帮微信群 了解更多信息
或加QQ群咨询:
938785004、737816052

640.png

高校强基计划秒变近期的大热点

5月11号19:00-20:00

360教育在线特邀中国农业大学

招办副主任与生物学院副院长

大家详细解读强基计划的方方面面

绝对干货满满值得期待!

00000.webp.jpg


2020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相信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不免对新政策抱有一定疑惑:全新的强基计划究竟有何不同?强基计划将会具体开设哪些专业招生?强基计划又该采取怎样的备考策略?


为了第一时间向广大同学和家长答疑解惑,帮助大家在报名开始前正确认识强基计划,找准备考方向、制定正确备考及报考策略,5月11号19:00-20:00,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白菲、生物学院副院长于静娟教授,将一齐走进直播间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农业大学最新的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解读!


届时,直播间将重点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解读:


·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究竟是怎么样的?

· 招生专业有哪些优势呢?招生规模是怎样的?

· 招收强基计划的专业都有哪些?人才培养有什么不同的举措?

· 报名考生有什么要求?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 校测流程都有哪些?要做哪些准备?

· 中国农业大学在选拔和考核这块是怎么安排的?

· 报考中国农业大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强基计划在两类招生(高考、学科特长)这块有什么区别和安排?


如果考生和家长们在直播过程中有疑惑,也可以在直播间进行在线提问,中国农业大学老师将为大家一一耐心解答。总之,所有你想知道的问题,都可以和老师进行实时沟通!


温馨提示:5月11号19:00-20:00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直播,将在微博(@360教育在线官方微博)、B站(@高考帮APP)、抖音(@高考帮APP)等多平台同步播出,请提前锁定直播间!


640.webp (1).jpg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9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1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8个省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60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67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17人。研究生导师14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04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QR计划”15人(含青年项目),“ CJ学者奖励计划”38人(含青年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3种专业学位类型,20个专业学位领域,6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2182名,全日制研究生893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86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844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60名。

640 (3).png




中国农业大学
985 211 双一流
建校时间1905年
办校类型本科院校
院校性质公办
学科类型农业
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大学
2025/04/16 00:00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精神,我校2025年将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本研衔接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领导机构

我校强基计划招生由学校本科招生委员会负责,由招生办公室组织和实施。

二、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的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二等奖及以上。

三、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我校强基计划招收专业为:生物科学、生物育种科学。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招收理工类考生;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

我校强基计划面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市)招生。具体分省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以我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四、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4月20日至5月10日,考生可登录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19),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填写相关信息,完成网上报名。考生可填报一至二个专业志愿,并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报名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得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三)考生确认环节

6月10日至20日,报名考生需登录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确认是否参加我校强基计划校考。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入围我校强基计划校考资格,高考成绩公布后不得参加校考。对于确认参加校考又无故放弃的考生,将如实记录并通报生源省份招生考试机构。

(四)入围校考办法

6月27日前,我校在确认参加校考的考生范围内公布入围校考名单。对于第一类考生,须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从高到低排序,按我校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全投)。对于按上述规则未能入围的第一类考生,如高考数学科目成绩达到145分及以上,且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进入分省招生计划数6倍以内的考生,可破格入围。

对于第二类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即可入围校考。

(五)校考方式

7月1日至2日,进行校考(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招生流程的调整将另行通知。

1.笔试:主要考察考生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能力。笔试满分为50分。

2.面试:主要考察考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学科潜质、创新能力、科研志向等方面,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面试参考材料。面试全程录音录像。面试满分为50分。

3.体育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BMI)、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学生因病或残疾向学校申请免予体育测试的,须提交三级甲等医院证明。

4.校考成绩折算办法

校考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六)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85%+校考成绩×(当地高考满分值/100)×15%

2.确定录取名单

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和所在生源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对于综合成绩相同的考生将依次比较高考总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科目的成绩;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以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中最高成绩作为理科综合的成绩。同等情况下根据体育测试结果优先录取。

我校本科招生委员会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7月5日前,我校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五、培养方案

依托我校优秀的师资力量,从本科阶段开始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本研衔接培养,单独制定培养方案。

(一)本研衔接培养

强基计划学生采用本研衔接培养。打通本科培养和研究生培养,本科阶段可以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同时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研究生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根据学生所选研究方向,达到毕业要求者获得相应学科学位。

(二)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

强化对强基计划学生学业的过程性追踪,实施多阶段动态调整机制。阶段考核不合格者,转入相应专业普通班学习;产生的空额从校内择优补入。考核合格者可转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三)激励机制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强基计划学生在读阶段开展自主科研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及社会实践等活动。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优秀强基计划学生。强基计划学生研究生阶段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

(四)育人平台

依托未来技术学院,对接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为学生打造学科交叉、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育人高地。在全校范围内聘请院士、相关领域杰出人才组成“强基导师团”,从思想引领、专业指导、学术引导、答疑解惑等各方面给予强基计划学生全面指导。

六、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校考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强基计划学生入学后一般不得调整专业,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再转专业。

(四)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具体招生名额以当年度我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

(五)有以下情况者,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不予录取: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蓝、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

(六)校考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校考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

(七)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七、监督保障机制

(一)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

(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三)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中国农业大学纪检监察机构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举报电话:010-62736994,举报信箱:jubao@cau.edu.cn,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193信箱。

八、咨询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

邮编:100083

招生咨询电话:010-62737682

招生咨询邮箱:zsb@cau.edu.cn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jwzs.cau.edu.cn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

九、本简章由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国农业大学

2025年4月16日


立即分享 主页 问招办